到了老年,所有的榮譽和金錢都沒了,一個不值錢的孩子足以讓你的晚景黯淡無光。
孩子教育中有一點是絕對不可缺少的。那就是艱苦教育。
尤其是家里有男生的時候,這個就更不可或缺了。
因為一個害怕痛苦的人注定沒有責任,不要怪他沒有責任。他真的沒有鐵肩。他應該用什么來承受?
不能吃苦,就會讓身邊的人吃苦,自己也會吃苦。而且影響是終身的。
看看我們村的兩位老人,你就會有這種感覺。
當你看著他們從你面前走過,你會覺得歲月匆匆,人生只有幾十年!
我們村的兩個老人,一個年輕時不能吃苦,一切靠老婆。
我們都認為她很痛苦,但她似乎沒有感覺到。也許她認為自己就是那個人。
有家庭,不然老人天天都在做事,國內外都很忙,一家人過著安逸的生活。走在外面也高大威武。
苦難不可怕,但勞動讓人有尊嚴。
很多人長大后變成了不喜歡的樣子,長大后都是從根上掰下來的。
家庭教育,尤其是父母的觀念,是關鍵。
我們會發現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。
如果一個家庭有幾個兄弟姐妹,如果上面有一個姐妹,最后一個是弟弟。
這個弟弟大多吃不下苦,受不了累。
因為從小父母就很痛苦,所以有困難的時候都是姐姐在守護。
很多父母中年有了孩子,越來越珍惜,視其為掌上明珠。
稍有不慎,父母之愛向小的一方傾斜。
很多父母都不希望孩子受一點苦。
我以前和孩子在一起很節儉,結果我把一生都和孩子綁在一起了。
一位母親曾留言說,丈夫有一個被寵壞的弟弟?,F在她26歲了,從來不為別人著想。家庭條件不好。她公公婆婆在農村種地,過年也舍不得買點好吃的。但對自己來說,他買了一部蘋果風手機,出國玩去了。他還讓我們借2萬塊錢把他的鼻子修好。以前很多這樣的事情都被認為是不合理的,但后來他發現父母已經習慣了。而且我婆婆還說他年紀太小,得不到自己想要的。
所以我在沒有她的幫助下照顧孩子,我不希望我的孩子變成那樣。
每次看到這樣的父母,都很心疼。
是什么讓他們愿意去做捐獻者,去養寄生蟲?
溺愛只會傷害孩子。
有些媽媽會告訴孩子,你只需要看好書,其他的就不要管了。
所以不允許孩子做家務,也不允許孩子在家里問大大小小的事情。
很多孩子長大了,不知道一包鹽多少,一桶油多少。
告訴孩子,人生是甜的,但也是苦的,誰也不能隨隨便便成功。
一定要有讓孩子吃苦的意識。如果你不能幫助他們,就不要幫助他們。孩子出汗吃虧是好事。
平時讓孩子多做家務,積極參加勤工儉學。大一點的孩子也可以參加志愿者活動,量力而行,鍛煉手腳。
為人父母要求孩子有不怕吃苦的精神,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勞動是光榮的,能為一個人贏得尊嚴,能通過努力實現一個人的價值。
這些話聽起來像是口號,但是很多年后,當一個將近30歲的孩子找你要錢吃的時候,他就會明白艱苦教育的重要性了。
所以,越早艱苦教育越好。
還能讓孩子從故事和書本中感受到苦難的力量,充盈精神世界。遇到挫折,孩子不會馬上放棄,還要承受打擊。
孩子小的時候,講講這方面的故事。孩子大一點就可以看書了,比如路遙的《平凡的世界》《牛虻》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》,都是很不錯的書。一個孩子愛上讀書,老師就多了很多。會接觸到更多的想法。
為人父母不僅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支持和無條件的愛,也讓孩子擁有深遠的智慧。
愛情需要自由的空氣和放手的勇氣